深圳陪诊师:您的“临时家人”新型职业陪诊师来了,你会用吗?
2023-03-25 23:49:35
251次
【我要举报】
联系方式
信息详情
一个人去医院就诊,面对陌生的环境、不熟悉的流程、未知的结果,患者的心中难免感到无助。老年人独自就医时,往往会遇到更多困扰。因为不了解智能设备的操作,加上身体受限、行动不便,在就诊过程中,老年人更需要有人陪伴。近年来,陪诊服务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。由于陪诊服务的出现,不少患者在就医时有了“临时家人”的陪伴。
“一个人去医院看病是几级孤独?”
网络上曾有一则
关于“孤独分级”的热帖
其中
“一个人做手术”
是网友眼中的“终极孤独”
现实生活中
儿女不在身边的“空巢老人”
异乡打拼的“独居青年”等
生病后却不得不面对这份“孤独”
以及“孤独”之外的难题
若这个时候
正好有个人能陪着你一起去看病就诊
或者是代你取号拿药
是不是
这份“孤独感”会散去不少?
内心是不是会少些心慌、多点心安?
所谓陪诊师
从字面意思上理解
就是陪着病人看病就诊
并为病人解决就诊困难的人
多年前,互联网上流行一张“孤独等级表”,“一个人去医院看病” 被列为最孤独的事情Top3。放到今天来看,“一个人看病” 面临的已经不仅仅是情绪问题,还有更多现实问题。比如,根据民政部的预计,2021年我国独居单身成年人口大概是 9200 万,“一个人生活” 是许多年轻人的常态,然而根据医院的规定,在大部分有创检查和手术之前,都必须有患者和家属共同签字,否则不能做。另外,复杂的看病手续、繁琐的流程、疫情带来的各种出行受限,都在增加人们看病的成本。DT财经的《年轻人疫情影响报告》数据显示,因为疫情,在超过六成的人眼中,健康的重要性上升了,排名第一。
在种种背景之下,“职业陪诊师” 应运而生。小到取送病历、打印报告,大到陪人看病、跨城市代问诊,“职业陪诊师” 几乎可以包揽一切关于看病的准备工作。
作为一门生意,“陪诊” 显然有着广阔的市场,然而目前,有关陪诊员的职业资格认定与行业规范仍是一片空白。
事实上,在2015 年前后,国内曾出现一批针对陪诊服务的医疗服务平台,但不久之后,这些平台又销声匿迹,去年年底,一位 95 后陪诊员的短视频又让人们重新关注这个职业。
我在大城市里,扮演病人家属
小琴(化名)本来是空姐,现在做深圳陪诊师,大概做了快一年。
从她的亲身感受来说,陪诊的确是刚需。没有去陪诊平台,没有团队,一直是“单打独斗”,刚开始做的时候很难,既没经验,也没客户。
这个行业挺新的,目前没有权威的陪诊师证书、陪诊资历认定。如果你看到有人在网上卖课,教你考证、教你怎么成为陪诊师,那大概率是在“割韭菜”。
有医学背景、懂得急救知识、擅长与人沟通,这些都是很好的入门陪诊师的基础。
但实操下来,实践可能更重要,同一家医院跑了10次、20次,自然知道去哪里挂哪个科、什么病要办什么手续。
小琴回忆道,刚开始做的时候,她几乎没什么客源,但大部分人去医院都不是只去一次的事情,你做得好、客户信任你了就会经常找你。
陪诊的收费是按照单子算,通常情况下,她在深圳陪诊半天(4个小时)是 200~300块, 全天(8个小时) 是400~500块。二三线城市会便宜一点,大概二三百块一天。
老年人、宝妈、外地就医搞不清楚本地医院的人,以及一些残障人士,是她的主要客户。因为是全程陪护,有时还需要提前踩点或者处理后续的事情。很多时候,一天只能跑一单,而且也不能保证每天都有单子可以接。
印象最深的是陪一位抑郁症患者看病
有一次,患者的妈妈在网上找到小华明(化名),让小明陪诊她的儿子,不过前提是,不能让患者发现,因为患者不想让任何人陪同就医。
于是,整个“陪诊”过程就像做特工一样:从出家门到去医院、去每一个科室,小明一直悄悄跟着患者。
在医院就诊的流程很多,很多流程必须患者本人来办,所以只能等患者在这个步骤完成并离开之后,再返回诊室,和不同的医生、护士解释情况、咨询病情,了解他的治疗情况,再汇报给患者的妈妈。
“不仅是因为这个过程曲折,更是因为我发现,做陪诊师,看到的不仅是病人,也是病人背后的整个家庭。”
这个抑郁患者很痛苦,他妈妈的痛苦或许并不比这个患者少,而且有时候作为病人家属,还必须在这种痛苦中保持清醒和怀抱希望。
在中国独居和空巢老人达1.18亿、独居青年超7700万的背景下,陪诊师的潜在市场的确不小。
然而,这是一个接近于灰色的地带——无行业规范、无职业认定标准、无直接监管机构。病患都是敏感人群,现在行业还没有出现什么大事,未来任何一个意外事件都可能引爆整个行业。而且是“两头怕”。
“挺好的,但是就怕拿着钱不干事,还骗老人。”
对于陪诊服务行业的发展必须遵循合法合规的底线,根据不同工作性质,严格审查从业人员的资质,建立行业机构和人员的备案制度;同时,也要对陪诊员的专业水平、职业能力、道德修养进行培训,明确、细化该职业目录和分类以及相关行业规范与办法,明确从业人员的权利和职责。
“万一在陪诊过程中,突然出现猝死、疾病急性发作什么的,家属不依不饶咋办?"
对于陪诊过程中病人突发情况的责任承担问题,仍需基于双方对服务内容的约定。在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情况下,如果陪诊员存在过错,应按照普通人的标准还是按照医护人员的标准来认定,对各方责任承担影响极大,因此陪诊员的职业规范与相关办法亟待完善。
有研究者建议,相关部门应推动建章立制,设置合理的准入门槛,尽快明确服务和收费标准,并对从业机构进行审批或备案制管理。未来,还应协助组建行业协会,推动提升服务水平,引领行业走上规范化发展道路。
如遇无效/虚假/诈骗/侵权等信息,请立即举报
为了您的资金安全,请见面交易,切勿提前支付费用
举报
创优网本栏目内容均为会员或第三方自行发布,所发布信息不代表本站的立场和意思表达,对于内容的真实性、可靠性无法进行实质审核,请广大网友自行甄别,由此引发的任何不良后果,创优网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!
相关信息